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2016.06-高教创新创业)

发布时间:2016-07-09作者:设置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李家华;卢旭东;

【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

【出版源】国高等教育201012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与创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摘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障碍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三大障碍

观念性障碍。即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在社会的一般认知中更倾向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直接的商业价值评判。在高校中,教育管理者大都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价值,因而不可能在教学层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而言,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而是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认识停留在一般商业活动层面,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升。

资源性障碍即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条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选用较为随意,明显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因为普遍缺乏基础性的实施机构,因而很难获得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

制度性障碍即尚未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安排。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都远离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看,多数高校采用开办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活动等临时性安排,很少采取规范的课堂模式,由此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局限在少数学生,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不能覆盖全体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切实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应遵循如下三条基本路径:

1以育人为目标,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进而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对素质教育进行新的实践性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教学为中心,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设置。不仅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还应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注意把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应同时注重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要注重创业教师的企业经验,要积极聘请有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仍在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教师。优秀的教材和良好的教学教法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注意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引导教师自觉介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积极研发本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以服务为依托,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拓展,可以通过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纳入社会实践和实习课程框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教学、实习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同时,开设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创业指导,在资金、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上提供创业扶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提供政策咨询,了解创业动态,推介创业商机,做好创业跟踪服务。校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拓展,则主要是通过拓宽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签约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在社会中历练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全文】


【关联推荐】李克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