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面向新发展阶段,吹响研究生教育改革冲锋号

发布时间:2021-09-06作者:设置

    

 清华大学正式发布《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和《关于完善和发展大学创新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创新体系意见》)。两份意见深入贯彻中央相关指示精神和战略部署,充分分析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真问题、拿出真举措,系统、创新设计具有引领性和清华特色的解决方案,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

面向新发展阶段,吹响研究生教育改革冲锋号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层,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多个首次,决心满格20206月,清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完成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改革。2020729日,国家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清华大学于20209月举行首个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全校师生积极讨论、认真总结、查漏补缺、剖析问题。108日,清华大学召开校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大会。今天,清华大学在充分研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彰显了学校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提出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急需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坚持内涵发展,面向学术前沿完善学科布局,面向行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力度;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升自主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坚持开放融合,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能力。

只有拿出真举措,解决真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清华大学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全校研讨中总结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21个主要问题,提出12条举措,重点包括:

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调立德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石。凝聚三全育人合力,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重点提出融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导学思政。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师德正、教风严、研究活跃、学术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强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传承学校导学优良传统,弘扬高尚师风,培育严谨学风,完善导学权益保障机制。

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党和国家需要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提前布局和建设相关新兴学科,增设若干高质量的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学位项目。

建立本研贯通培养新模式。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推进本研贯通,协调推进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改革。实现本研培养方案统筹设计,加强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完善本研弹性学制。创新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融合衔接。

加强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前沿性、研究性和挑战度,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严格课程考核要求。健全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与监督机制。建立支持高水平研究生教材建设的长效机制。

发挥科教融合育人优势。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鼓励活跃在学术研究前沿的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鼓励研究生在自主探究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涵养内在持久的学术品格、学术情操、学术志趣。

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强化研究生实践教学,提升博士生社会实践、硕士生实践实习的育人成效。提升研究生发现真问题、解决大难题、定义新命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最终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大分流力度。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引导。

建立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学术规范、伦理道德教育,鼓励潜心学术研究,摒弃学术功利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充分激发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术文化和优良学风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层次。持续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顶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进一步提升国际学生招生质量,完善国际学生奖助体系。

构建全覆盖的研究生发展支持体系。完善研究生兴趣培养、兴趣发展支持体系,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导的精细化水平。

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组织实施。坚持党委全面领导,加强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落实院系研究生培养主体责任、指导教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以及相关部门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职能。

提出大学创新体系,开启科研创新新征程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大学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体系意见》的发布是一个重要标志,是清华大学在创新体系的框架下系统推进科研创新作出的重要布局,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战略部署,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加快完善和发展大学创新体系,开启学校科研创新新征程。

《创新体系意见》对清华大学要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创新体系进行了明确阐述,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以健康的学术生态为基础,以制度健全、机制畅通的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一流学术成果产生和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体系意见》指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理工文医交叉融合,实现各学科高质量发展。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科研宗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科研模式,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大学创新体系,服务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以服务国家、服务育人、文化引领和学术引领为基本原则。

谋定而后动,凝聚共识开新局。《创新体系意见》是充分凝聚全校师生关于大学创新体系建设思考的重要成果。定期召开科研工作讨论会是清华大学的一项宝贵传统。在抗击疫情斗争的关键时期,学校努力克服困难,于20203月如期启动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确定会议的主题是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全校师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历时半年完成讨论会工作并形成初步成果。

直面突出问题,激发创新动能。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通过全面调研、深入分析,查找出制约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20个突出问题。《创新体系意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13个建设重点,包括:

营造健康学术生态。坚持学术自由,发扬学术民主,加大学术开放,完善学术评价,坚守学术诚信,遵守科研伦理,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形成敢于质疑的学术氛围,增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完善学术治理机制。尊重学术权力,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学术共同体在学术事务中的作用。分类运用不同激励机制,统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建立以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的有组织攻关,强化跨学科交叉,建设一支适应不同科研组织模式需要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和服务支撑队伍。

加强01”的基础研究。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最重要位置,尊重教师和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判断,鼓励师生自由探索。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孕育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

强化面向重大问题的有组织科研。传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学科大交叉、组建大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的成功经验。建立面向重大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的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

推进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稳定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强化战略性关键领域的学科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坚持学科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科动态调整与成效评价机制。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学术创新,倡导研究中国问题,促进有引领性的思想创新成果和艺术创新成果的产生,推进人文社科与理工医的深度融合。

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吸引一批世界知名的顶尖人才,汇聚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学者,造就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持续加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科研实践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积极拓展企业和社会资源,促进学校、企业之间高水平人才的流动与科研合作。

建设新型智库体系。构建以国家高端智库为龙头、辐射全校智库机构的新型智库体系,积极布局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智库研究。针对重大现实问题,深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

加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赋予实验室人、财、物方面更大自主权,使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提出者、牵头全国相关领域科技力量的组织者和国际重大科技合作的推动者。

推进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大学和企业是创新的双引擎。加强与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内外企业的多层次、前瞻性、战略性合作,深度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参与地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健全产学研合作体系,完善成果转移转化制度。

提升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水平。推动建立有活力、多元化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积极参与推动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治理、在线教学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据悉,学校后续还将研究制定两份意见的相关行动计划。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全校师生正以自强奋进的姿态,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为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校110周年!

 

       

返回原图
/